查看原文
其他

81年前,参加抗日战争的中大学子!

中大学工 中大学工 2019-05-27



今天,你在干什么?

是在安静的课室上课?

还是在书香弥漫的图书馆看书?

抑或是散步在中大树影婆娑的小径?


岁月缓缓流淌,

鸟语花香,书声琅琅,

将一切战火掩埋,

只留下和平宁静。

 

在81年前

有一群和你我一样的中大学子

民族危难时刻,

他们毅然弃笔从戎,

投入金戈铁马的行列,

并为此献出青春和生命


岁月流逝,幸福安宁的生活背后

这些热血的故事和年轻的生命

必将被历史铭记,

永远不会褪色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日军铁蹄肆虐,中华大地烽火连绵,山河涂炭。此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由我党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建立。与八路军、新四军相比,东纵有一个突出的特点:知识分子较多,大学生多,文化水平较高。这支队伍里有着200多名来自国立中山大学的指战员


81年后的今天

让我们来细细述说他们的故事和豪情


1935年,国立中山大学学生参加了广州“一二·九”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示威游行。当时就读文学院教育系的曾振生(后改名为曾生),后来成为了东江纵队司令员;当时就读于法学院政治系的杨康华,后来担任了东江纵队的政治部主任。


图为中山大学学生参加1935年广州“一二·九”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示威游行。右一为曾生,右边扛旗者为杨康华。



1938年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秋长乡周田村成立,总队长就是曾生,另一位中大附中学生周伯明担任政治委员。这支队伍就是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史称东江纵队“曾生部”。此后,“曾生部”与另一支以王作尧为队长的我党抗日武装——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史称“王作尧部”)共同组成了东江纵队。


除了东江纵队一级的领导,还有不少在广东抗战前期就加入东纵战斗序列的中大学子,他们在东纵的领导机关和军事斗争中肩负着重任。

 

文学院历史系学生袁鉴文是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的政治指导员,后任东纵第四支队政委;担任东纵江北指挥部指挥员的中大附中学生周伯明;担任东纵司令部秘书长、东纵香港后方办事处主任的农学院学生饶彰风;先后担任东纵护航大队、第六支队、第七支队、第三支队政委的文学院哲学系学生曾源;先后担任东莞模范壮丁队分队长、第三支队参谋长的附中学生祁瑞和;担任东江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的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生黄文俞,等等。


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宣告成立。


▲1944年的曾生司令员


1944年的4月17日,日军发动了代号为“一号作战”的豫湘桂战役。4~5月间,郑州、洛阳相继失陷。5月27日,日军集36万军队发动第四次长沙战役,6月18日长沙失守,日寇沿粤汉铁路进逼广东,抗战局势将发生剧变,中大紧急疏散,迁往粤东兴梅地区。面对广东全面沦陷的威胁,国难当头,大批爱国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中大近200名学生通过沦陷区或封锁线分批到达惠宝抗日根据地,参加了东江纵队。

 

1944年夏,夏洪带队第一批17名文、法学院和附中学生从始兴出发,开始向东江游击区进发。先取道江西三南,再折返和平、河源,辗转两省山区千里,跨过九连山在崎岖山路上徒步走了一个月,到达欧阳波的家乡河源县船塘乡老围赤岭村时,他们已是又累又饿衣衫褴褛。

他们是:夏洪(黄杰文)、刘滨(刘蓝天)、郑志远(郑重)、沈如琼(沈群华)、余小敏(余志敏)、刘时熙(王康)、陈海仪(陈嘉)、朱绍昆(朱田光)、黄宗尧(黄平)、张显扬、汪应昌(柏森)、沈辉(林岗)、谢绍武(谢联)、余启勋(余少石)、陈守均、陈祖燊(陈霖)、周建华(周自强)。

 

这一批中大青年学生,大都被分配到以“铁流”“拖拉机”为代号的政工队工作。文学院的夏洪被委任为“拖拉机队”队长。夏洪在中大时就是文学院的地下党员,他有着一副好嗓子,是学生中有名的男高音。在中大迁到坪石时,他是中大合唱团的指挥,演唱诸如《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朱大嫂送鸡蛋》《保卫根据地》等进步歌曲,藉此介绍抗日根据地的情况,激发同学们的革命热情

 

加入“拖拉机队”的还有余小敏、陈海仪、沈如琼(沈群华)等人。文学院的余小敏不仅是“拖拉机”政工队的队员,还主动兼任了队里的卫生员;原就读于文学院中文系的陈海仪,父亲陈大年是广东的名律师、名记者、著名文物鉴藏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就读于法学院经济系沈如琼也是出生于广州的书香世家,原来性情文静的姑娘,进入东纵后都成了活跃的文艺战士,以艺术为武器进行战斗。


▲陈海仪,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生,参加东江纵队后被调至与盟军进行情报合作的联络处工作。解放后曾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工作。


为贯彻实施我党与国民党签订的《双十协定》,东江纵队奉命集中在现深圳葵涌的沙鱼涌待船北撤,在即将离别不知何时才能返回的故乡时,夏洪怀着满腔的激情和感伤,写下了《北撤进行曲》:“为了广东的和平呀,我们要离别战斗的故乡。我们要走上新的路程,飘洋过海到遥远的北方。……”这首充满着战斗热忱和思乡感情的战歌,很快便在部队中流传开来,激励着东纵战士为和平、为未来而跨洋过海,奔向新的战场。

 

1946年6月29日,按照中共与国民党的《双十协定》,东江纵队撤离广东,由美军派出3艘军舰载至山东烟台。


▲这是3位参加北撤的东江纵队领导登舰前的留影。(左起:曾生司令员、王作尧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政治部主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军把中国作为最终击败日本的主要基地。根据美方的要求,中共在敌后各战略基地的司令部增设一个“联络处”的情报机关,为到达我根据地的美军派遣人员提供情报业务上的帮助东纵的联络处则是其中之一。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外语系学生王康,参加东江纵队后被调至联络处工作,担任情报小组长,他头脑灵活,知识面广,还具备一定的地理和工程知识,帮助拍摄了大量的照片、绘制了地图,为情报机关做了大量贡献,他们侦查到的情报,影响了二战结束的方式,获得美军的高度重视和赞许。

▲王康,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外语系学生,加东江纵队后被调至联络处工作,担任情报小组长。解放后曾在浙江省军区工作。


东纵联络处还有一位活跃的大学生——在1946年牺牲的年轻学子郑重。郑重1944年入伍后先被分配到港九一带搞情报工作,不到一年就被提拔为情报组长。多年后,作为联络处处长的袁庚还记得他“是调来4位大学生中最活跃的一位,年富力强,聪明肯干,有朝气”。袁庚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搞情报工作是“说一便知二三四”,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情报组长”。他“当时侦察绘制了启德机场机库、兵力火力配置图;鲤鱼门炮台位置、兵力火力配置;九龙青山一座经过伪装的军火仓库;日军两艘驻港军舰和一艘补给舰的停泊位置、活动规律,以及九龙军用修船船坞。”这些情报在对日作战中极为重要,使美军后期袭击香港九龙日军军事设施的命中率很高

 

像郑重这样牺牲在抗战胜利后的还有当初活跃在政工队的3位中大学子,他们是洪佩兰、余小敏、夏洪的爱人沈如琼




81年前,国立中山大学有这么一群热血青年,在民族危难的当头,离开了校园,投入到金戈铁马的行列中,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今天的中大校园,一派和平宁静景象。在和平年代的中大学子,更要思考如何践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如何践行“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推荐阅读 


连续四年国奖!中山医学院林武豪:徜徉医学,科研为舟

中大8名入伍同学受表彰!



--- 中大学工 ---

资料来源:中山大学校报、光明网

组稿:许嘉茵

编稿:刘佳燕

核稿:周昀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